近日,云南省麗江市龍蟠、魯甸、寶山、七河等部分鄉鎮發出“移風易俗節儉殺年豬”的倡議,建議養豬戶盡早屠宰年豬或統一宰殺,提倡自宰自食,不鋪張浪費。要求杜絕年豬豬肉及制品贈送或買賣。此舉引發公眾熱烈討論,眾多網友紛紛予以評判。
殺年豬。圖源:視覺中國
評判倡議,就要搞清楚“為什么發”。鄉鎮工作人員回應,倡議目的是防止動物疫病擴散,提倡節儉、抵制大操大辦“殺豬飯”,避免鋪張浪費,并非“一刀切”禁辦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倡議的初衷是好的,而且沒有對殺年豬進行強制禁止。
當然,好的初衷要轉化為好的效果,還需把群眾工作做得更實更細,進行曉之以情的解釋、動之以理的引導、將心比心的處理,比如在倡議內容中增加一些“讓年味不變淡”“讓煙火氣不減少”的考慮和措施。
評判倡議,要辯證地看。有網友認為,“殺豬飯”是云貴川習俗,是鄉鄰溝通交往的一種傳統方式?!皼]有了殺豬飯,總覺得缺少點年味和煙火氣!”但也有網友表示,“節儉殺年豬”本意不錯,抵制大操大辦,一些地方殺豬飯開始“變味”了,相互攀比,逐漸發展成了大吃大喝,“確實該提倡節儉!”網友看法各有不同,這也從側面說明,倡議就像硬幣一樣有兩面,并不是“非黑即白”“非對即錯”,而是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,也有需要完善的內容。
其實,倡議與年味并不是矛盾對立的。倡議擔心的是食品安全,反對的是攀比,杜絕的是鋪張浪費,而不是禁止必要的鄉鄰走動、聯絡感情。只有把握好“度”,才能既有濃濃年味,又有節儉好風尚、安全好環境。
評判倡議,看似事小,其實折射的是“如何找到傳統習俗和現代治理的平衡點”的探索。類似的事例并不鮮見,比如近年來許多地方出于環保、安全的考慮,禁放煙花爆竹,引來了一些反對的聲音,主要觀點就是“禁放煙花爆竹讓年味變淡,讓過年的習俗無處安放”。
習俗承載著歷史、沉淀著文化、寄托著情感,備受人們珍視,但它們并非一成不變。還是以過年為例,隨著電視的普及,“春晚”為年夜飯加了“一道菜”;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手機的普及,“網購年貨”“搶紅包”成為“新年俗”。這樣來看,如果能夠在“殺年豬”之外找到既節儉又安全、既文明又健康、群眾也比較喜歡的“打開方式”,這一政策才會獲得更多的理解、支持和贊成。(郭雪營)